回忆母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回忆母校>>正文
我的平凡而充实的高教三十年
2015-10-01 08:06 童志伟 

我的平凡而充实的高教三十年

/童志伟

 

我的平凡而充实的高教三十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8年,忠诚党的高教事业,矢志奉献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1998-2005年,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努力提升自身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2005-2015年,着力培育高水平学科团队,带出了一支爱岗敬业的青年教师队伍。

一、1985-1998年,忠诚党的高教事业,矢志奉献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

19857月,我从苏州大学化学系毕业,被分配到淮海大学任教,当时由于淮海大学是一所正在筹建的大学,没有师资,没有学生,我被选派到南京大学化学系进修,师从全国著名的有机化学专家段康宁教授,一年的进修学习,在段康宁教授的精心指导下,我掌握了高校有机化学的教学与研究的方法,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867月,我回到了淮海大学,开始了学校食品与化工学部有机化学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当时是一切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于1988年建成了能承担食品工程与应用化学二个专业的有机化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有机化学实验室,能开出基础有机化学的所有教学实验。同时,淮海大学也开始了正常的招生,我也开始走上了讲台,承担着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与指导工作。1991年,我担任了食品化工学部团总支书记职务,积极做好共青团的管理工作。之后因工作需要,1992年我被调到学校人事处担任人事科长。同年,获得了学校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授课教师奖。在人事处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人才的引进工作,参与了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工作,承担了1993年学校教工工资调整等工作。1996年,我被选派去日本爱知工业大学进行访问研究。在日本的一年访问研究,使我充分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关键在人才,关键在于教师能得到全面提升学历层次及科学研究水平。

二、1998-2005年,适应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努力提升自身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1996年,我自费东渡日本进行学历提升,在日本爱知工业大学从事有机光化学反应的研究。通过二年的努力,我所学课程全优,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国际重要期刊发表有机化学合成与光反应的学术论文3篇,得到世界光化学专家伊泽康司教授的高度评价。20003月,我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世界一流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敏锐地把握到纳米科学不仅对未来化学基础研究具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今后新材料的发展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我充分利用名古屋大学一流的实验平台,师从国际著名教授高木克彦,潜心纳米材料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的博士学涯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我在美国化学会J. Phys. Chem. B.权威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并一共发表SCI学术论文11篇,从而以优秀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与此同时,我成功地申报了国际一流的博士后工作站(日本学术振兴学会JSPS)进行为期二年的博士后研究,师从国际著名光化学家井上晴夫教授(时为日本化学会副会长),从这些大师、大家身上,我学到了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与执着追求以及忘我工作、淡薄名利的精神。为此,我在学习中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在研究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在此期间,我掌握了纳米材料的研究方法,掌握了材料学科相关先进仪器设备的操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为自己回国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三、2005-2015年,着力培育高水平学科团队,带出了一支爱岗敬业的青年教师队伍

20053月,我回到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工作,当时化学工程学院的师资力量薄弱,博士比例不到10%,国家级的科研项目为零,科学研究平台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教师的科学研究也多为单打独斗,缺乏团队合作。在这样差的条件下应如何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我在认真思考之后,觉得首先应解决研究团队的问题。在淮海工学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张田霖教授加盟,成立了淮海工学院光功能材料研究中心,第一批研究资金由日本科技厅(JST)与淮海工学院国际合作项目支持,有700万日元的资助,使得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有了研究经费的保障。经过几年的努力,该研究中心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研究项目由少变多,逐步形成了高水平研究团队,光功能材料研究团队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同时,光功能材料研究中心成员的学历层次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博士比例达100%,该研究团队90%的成员主持过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先后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美国化学会会誌(J. Am. Chem. Soc)》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为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次,我十分重视化学工程学院科学研究平台的建设,因为研究平台会直接影响学科的水平及教师科研成果产出的质与量,是学院发展的重要硬件指标。我充分依靠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及学科发展经费,逐步建成了苏北地区领先的分析测试中心,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同时也为教师申报国家项目及保质保量完成科研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再次,我重视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与高水平的国际化青年教师队伍,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层次,充分利用国家、省政府、省教育厅及淮海工学院选派青年教师出国的机会,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出国深造进修,使得化学工程学院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科研成果的质与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我的高教三十年,平凡而又充实,我用我的勤奋与努力为淮海工学院的快速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也获得了许多荣誉,获得过连云港市“五一劳动奖章”,曾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曾被列为江苏省“青蓝工程”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是江苏省第四期“333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是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被评为连云港市“劳动模范”。

 

童志伟,淮海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刘晓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海洋大学校友总会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校友会联系人:孙老师,电话(传真):0518-85895030,EMAIL:xyh@jou.edu.cn    ICP备 20131103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