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回忆母校>>正文
“势”在人为
2015-08-30 07:55 赵其军 

“势”在人为

/赵其军

 

我叫赵其军,自1995年下海创业,已经历了20个年头。这20年来,我和公司一起成长,继2004年将我创办的原射阳县扬帆制线厂与原射阳县丝丝缘化纤有限公司合并重组、成立江苏丝丝缘纤维有限公司之后,2008年至2015年,我通过入股重组等方式,创办了盐城市新思路纤维科技、江苏福满门板业、射阳县强劲纤维、盐城福万家保温板、马鞍山银色方阵保温板等五家有限公司,资产总量近6000万元、现有员工近300人,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公司系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被中国名牌事业促进会授予“全国质量信得过企业”,“丝丝缘”牌系列工程纤维、“云帆”牌系列工业用线,被分别授予“中国著名品牌”和“中国名优”称号。我个人也先后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县青年商会轮值会长、县私个协会副会长、县工商联常委、省中小企业协会理事、省建筑节能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建筑保温隔热专委会常务委员等职,还荣获“江苏省第二届、第三届创业之星”、“全国第七届创业之星”等荣誉称号。

回顾我的创业历程,我想以《“势”在人为》为题,从四个方面向各位校友汇报我的一些创业感悟。

 

乐于顺势而为

 

19927月,我毕业于淮海工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同年8月,参加了县化纤厂的筹建,后来历任厂办主任、团总支书记、经营科长等职,那几年的日子还算顺风顺水。可是一次温州出差,改变了我一生的发展路径。那是1994年春,厂领导安排我到温州一带考察并开拓高强丙纶产品的市场。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经过改革开放洗礼10来年的温州人,早已在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放眼看去,家家有项目,户户无闲人,人人忙创业。当时我的感触很深,随口就改编了一首唐诗:“春眠不觉晓,处处人起早。夜来机器声,赚钱知多少。”在温州呆了6个月,也想了6个月:“温州人能干的,我们射阳人为什么不能?”这个问题不仅触动了也触痛了我这个年轻人想大干一场的神经,使我第一次萌生了辞职下海经商的念头。可回来跟父母一商量,与同事一提议,得到的回应不是无法理解,就是坚决反对。理由呢?无非是集体企业少操心,个人创业有风险。而铁了心要闯一番的我正是看清了一个形势,即市场经济的大势,全民创业的趋势,这个势一旦形成,既不会回头,也不可阻挡。于是,在几乎白手起家的基础上,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凭借艰苦创业的激情,毅然兴办了制线厂,取名“扬帆”,寓意就是既然下了海,就要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善于借势而上

 

我常常想,作为创业者,容易被困扰的问题便是一个“缺”字,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怎样破解这些难题,我认为一条重要的破解之道就是“借”,一切生产要素包括资源、资产、资本等都可以设法拿来,为我的发展所用。尤其是要善于借势,就会创造出向上发展的机会。比如兼并重组原来的丝丝缘化纤公司,当时是个即将瘫痪的企业,股东失和、销售滑坡,危机重重。可在我眼里,这是一个可以再造的企业。所以,当 2004 10 3日该公司董事长主动和我约谈转让时,在他的办公室里,几百万元的股份转让只谈了10多分钟便拍了板,双方签订协议后,我当晚就付给了对方10万元定金。接手后,我把丝丝缘与扬帆制线进行整合,这绝不是两个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对产业链上下游两个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新公司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果断决定由传统纺织业的“红海”市场,进军新兴的工程纤维“蓝海”市场,并将工程纤维提升到纤维工程的高度来认识和实施。缺少人才技术,我们坚持“借”字当头,按照互利共赢的原则,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型研发。自2005年组建企业技术中心以来,累计研发各类纤维新产品20多个,其中《一种超细聚丙烯复合全牵伸墙衣纤维的生产办法》获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公司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比达60%以上,产品销售遍及国内,并出口西班牙、印度、黎巴嫩、安哥拉、赞比亚、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已成为江苏沿海工程纤维产业集群的领军企业。

 

勇于乘势而进

 

许多实例表明,创业者、特别是小有成功的创业者,最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方面的问题,一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守摊子;一是头脑发热,不自量力铺摊子。前者的结果往往是丧失发展机遇,企业日渐萎缩;后者的前景常常是上错了车,从此一厥不振。我的创业体会是,这里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形势。俗话说:“形势比人强”。形势形势,形成势了,说明条件成熟了,就要抓住机遇,乘势而进。在工程纤维和新型建材两个领域确立了“打造双核企业、实现两头冒尖”的战略之后,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前提下,2011年又创办了盐城福万家保温板有限公司。新上的复合发泡水泥板项目,主要应用于建筑物外墙外保温工程,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新型建材。该项目租赁通洋工业园区、开发区中联工业园区闲置厂房,年生产能力达 20多万立方米 ,实现年销售6000多万元。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科技含量,我们淘汰了原来一直使用的6台小型搅拌机,投入600多万元新上了国内领先水平的自动化生产线,使工资成本降低了20/m3,合格率上升了2%。并与省建科院、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院校以及郑州、苏州、泰州等企业联合攻关,优化升级工艺配方,使原材料成本下降了135/m3。同时,我重视品牌建设,设计申报注册商标,组织专家评估,较早地获得了省科技成果推广项目认定书和全国建筑节能推荐产品证书,为产品进军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这一企业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复合发泡水泥板研发生产基地。

 

敢于逆势而行

 

对于一个创业者而言,其发展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遇到逆势怎么办?得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有时候就要敢于逆势而行。记得去年春夏之交,我们公司研发的复合水泥发泡板产品,因受市场大气候的影响,一度严重滞销。环顾省内,近半同类企业选择了关停并转,而我却选择了坚守。不是我的胆子大,而是我对这个产品市场“势”的准确分析。无论是上项目,做决策,我都坚持逆向思考,多元论证,不仅作可行性论证,而且更要作不可行性论证。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我坚持科学预测,超前应对。平素我们建立了专门客户档案,还精心设计了“潜在客户登记表”,每年根据跟踪记载的状况及时更新。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建立了网上销售平台和信息综合分析系统,为我们正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后来的结果印证了我的判断,自去年8月之后,我们新研发的产品很快便成了供不应求的热销货。有的员工说我有“前后眼”,而我则是因为自己持有一颗“平常心”。

各位校友:对于创业,我的确积累了一些心得,比如我曾经说过“民企创业 369” 、“3”是说要确立三条准则,即“诚信、人本、创新”;“6”是说要修炼六大商数,即智商、情商、德商、胆商、财商、逆商;“9”是说要具有九种心态,即雄心、信心、恒心、细心、专心、虚心、爱心、惧心、平常心。今天又重点概括了16个字:“顺势而为、借势而上、乘势而进、逆势而行”。这些观点虽然没有什么理论创新,但都是我在实践中的心灵感悟。我深知,企业的竞争力最终来自于企业的学习力,企业的整体能量最终体现在企业的文化含量。因此,我自投身创业以来,就一直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并把奖励学习作为职工的最大福利。今后,我将永远坚持这样的理念:经营企业先经营人心,拥有人力资本才是拥有人力资源,企业产品体现的是企业家的人品。

最后,请允许我用一句话来结束我的汇报:创业者,永远在路上!

 

 

(赵其军,射阳江苏丝丝缘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淮海工学院管理专业九二届毕业生)

(责任编辑:徐习军)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海洋大学校友总会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校友会联系人:孙老师,电话(传真):0518-85895030,EMAIL:xyh@jou.edu.cn    ICP备 20131103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