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回忆母校>>正文
我的三十年渔夫生活纪实
2015-09-30 08:05 闫斌伦 

我的三十年渔夫生活纪实

/闫斌伦

 

1962年出生在赣榆东北部离海不远的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家里生活比较贫困,1978年考入赣榆县高级中学,198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水产养殖专业,四年后毕业便到江苏省连云港水产学校任教。由于生在海边、长在海边、学在海边,再加上大学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海洋水产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水产养殖工作十分艰苦,要经受风浪的考验、荒岛的孤独和晕船的折磨,以至于每次在任务结束后都感叹“明年再也不干了”,但对水产养殖的那份割舍不下的情感,却促使我在第二年生产季节来临时又冲到了第一线。工作在海滨城市连云港,30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水产养殖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致力于我家乡渔业经济的发展和渔民的发家致富工作,1998年苏州大学水产学院数次盛情邀请我调入该校,但由于我舍不得离开连云港的海水养殖业而婉言谢绝。

从事海水养殖教学、科研与技术服务30多年来,我在海水养殖苗种人工繁育、海水池塘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养殖模式优化以及清洁生产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解决了许多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我利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在全国攻克了河蟹秋冬季繁殖技术、梭子蟹人工育苗、虾姑、脊尾白虾和周氏新对虾等人工繁殖技术,为连云港赣榆万亩梭子蟹养殖基地、江苏省河蟹百亿产业奠定了技术和苗种基础;我首次提出养殖水体稳定性以及河蟹育苗饵料搭配技术,为苗种生产提高效益作出了重大贡献;我构建池塘养殖零排放技术、海水池塘多元高效清洁养殖模式,为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我的工作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把鱼池虾塘作为自己教学和科研的“第一实验室”,做给渔民看、教会渔民干、帮着渔民赚,用亲身的实践引导江苏沿海的养殖户利用滩涂、池塘进行鱼虾蟹贝等综合养殖,取得了丰硕成果,被沿海渔民亲切的称为“渔民教授”。

 

一、  严谨治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作为一名普通高校教师,我能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工作原则,积极承担教学任务,教学工作量饱满。平时我注意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教学中,也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言传身教来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特别是以现身说法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帮助他们树立热爱专业、刻苦学习、献身水产事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水产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带领课程组教师进行课程建设,我所参加完成的教学课件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厅的优秀奖,我所参加完成的教学成果也获得了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二、  诚信科研,打造优秀科研团队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我利用现有条件,根据江苏省的现状并结合连云港地区的经济特点,在水产经济动物繁殖、人工育苗和无公害养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科研工作中,我能够刻苦钻研、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因此,根据学校学科发展的要求,我逐步凝聚了由相关学科人员组成的重要海洋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

 

三、科技帮扶,再创水产养殖业辉煌

 

20世纪90年代,由于全国范围内遭受虾病的侵袭,我在分析了全国对虾养殖的现状以后,紧紧围绕连云港市海洋经济的特点,结合连云港市海区、滩涂的自然资源条件,果断做出引进外来技术和资金的决定,第一个从浙江省三门县引进缢蛏养殖专家王有喜,在赣榆县宋庄镇和青口盐场进行养殖示范,当年就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并迅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到目前为止适宜虾蛏混养的池塘利用率达到100%,为海水养殖业的复产和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2003年,我被连云港市政府聘为“百名教授进百村小康工程”专家,为水产育苗、养殖厂家提供技术支撑。我在市科协的统筹下,又增加了对宋庄镇进行技术服务的工作内容,主要工作是对养殖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深入养殖塘口指导生产等。2003年宋庄镇全镇共开发虾蛏混养面积达1万多亩,生产缢蛏1 500余吨,对虾近600吨,仅此一项增加经济效益3 000万元。赣榆的养殖户张庆起告诉记者,他们碰到技术上的问题时,一个电话打过来我就及时赶到。多年来,我为连云港市乃至全省的水产业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四、  技术培训,传播科学技术知识

 

为了加快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推广和应用,我站在水产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及时将水产科技的最新知识和技术成果推广到农村第一线,先后在全国范围内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广泛的技术培训工作,累积受训人数逾千人,使他们成为水产行业的技术骨干,为提高水产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  科研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我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连云港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水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1994年我率先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在全国首次完成了“河蟹秋冬季人工育苗技术”的科研项目,并在全省乃至全国迅速推广和应用,初步估计仅江苏省从1996-2001年这一技术成果的推广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超过数亿元,而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就更大,为江苏省的河蟹养殖业突破百亿产值大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苗种),在江苏省河蟹养殖产业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由我在生产实际中探索总结出的工厂化人工育苗生产水质调节技术、虾蟹幼体阶段饵料搭配与投喂技术和海水池塘健康养殖等方面的技术措施,对保证育苗、养成生产的顺利进行,为节约生产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已被广泛地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所主持完成的农业高新技术项目“无公害河蟹苗种生产产业化技术研究”,获得了国家海洋局成果二等奖及连云港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我与赣榆县原九里乡水产技术服务站承担了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下达的“梭子蟹池塘高产养殖技术”项目,通过2年的努力,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取得了亩产96公斤的成果并通过了验收。基于这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我为推进赣榆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立万亩梭子蟹养殖基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提升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六、  因地制宜,当好政府部门的参谋

 

根据连云港市所处的地理位置,结合江苏省“海上苏东”建设和科技兴海战略的实施,我及时地为连云港市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献技献策。根据连云港市实际情况,我先后为连云港市策划、设计、争取并组织实施了“农业百项工程”“海洋渔业开发项目(原海上苏东建设之科技兴海项目)”“农业三项技术工程更新项目”及“星火计划”等数十个省级项目,累积争取省财政资金数千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产生的经济效益达数亿元。

 

七、  成果丰硕,带动相关学科发展

 

我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在国内相关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制定渔业行业国家标准1个,制定《天然海水中华绒螯蟹人工育苗操作规程》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3个,主编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程3部,主编江苏省自学考试自学指导书及大纲2部,出版《海水鱼虾蟹贝健康养殖技术》专著1部,参编《生态系统水平的海水养殖业》与《江苏鱼类志》著作2部。我的主要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二等奖3项、江苏省海洋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成果推广2项。我的梭子蟹池塘养殖技术的推广奠定了赣榆县万亩梭子蟹养殖的基础,仅河蟹育苗技术改进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就超亿元。我为淮海工学院申硕学科海洋生物学及国家特色专业水产养殖学、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海洋生物学和生物工程学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带动了这些学科的快速发展。我现担任海域使用论证国家级专家、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审国家级专家、全国水产技术推广专家咨询组专家、中国水产学会理事、中国水产学会海水养殖分会理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洋生物技术分会理事,我是《水产学报》《水产科学》的编委,担任了江苏省水产种苗审定委员会委员等十多个学术团体的职务,兼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生导师。

由于我在严谨治学、诚信科研、发展学科、团结协作、振兴产业、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我先后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连云港市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连云港市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大学毕业生、江苏省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连云港市科教兴市十佳个人、农业部全国职业技能开发先进工作者、农业部优秀教师及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授予的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以及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小康工程科技贡献一等奖、感动港城十大人物、连云港市十佳科技工作者、江苏省扶贫先进工作者、江苏省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科技专家、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闫斌伦,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院长,教授

 

(责编:刘晓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海洋大学校友总会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校友会联系人:孙老师,电话(传真):0518-85895030,EMAIL:xyh@jou.edu.cn    ICP备 20131103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