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母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回忆母校>>正文
从中国化学矿业测绘“黄埔军校”到蓝色国土测绘人才的摇篮
2015-09-29 08:04 周立 

从中国化学矿业测绘“黄埔军校”到蓝色国土测绘人才的摇篮

                                     /周立

 

一、 中国化学矿业测绘的“黄埔军校”

——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桶金

   

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是学校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源于1956年化工部锦屏矿业学校采矿地质专业的测量组。1985年经国家教委、化工部批准创建工程测量专业,同年成立工程测量专业教研室,第一任主任是夏国声副教授。先后有中国矿业大学郑武臣教授、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秦长利和原化工部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杨罗泗等在此执教。设有普通测量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测量计算室。有讲师3人,助教6人,各类测量仪器135台。开设大地测量、地形测量、绘图、工程测量、矿山测量、测绘管理及测量程序设计等课程。是专门为化学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及化学工业建设培养工程测量专业人才的全国唯一的高等工程专业。1986年招收首届“工程测量”专业学生38人。至1993, 共培养专科毕业生130余人。毕业生大多分配到全国磷、硫、铁及钾盐等化学矿山和大型化工建设企业。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实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教学基础,成为中国化学矿业测绘的“黄埔军校”。

    本专业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即:注重培养既能从事化学矿山测量、工程建设测量,又能从事城市测量、房地产测量与管理、地籍测量与土地管理等工作的全方位型测绘高级应用人才。该专业自19869月正式招生以来,每年招收40人标准教学班,至2000年以累计招生15届,输送大批毕业生到化工、测绘、城建、国土、房产、建筑、铁路、石油、水电、煤炭、冶金、黄金、交通等行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这一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大胆走产学结合之路,利用实习进行工程项目的产学结合。长期以来,这一专业的教学紧密与连云港经济建设项目结合,独立组织完成了40余项工程项目。例如,每年利用工程测量实习的机会与灌云县建委合作,对灌云县的地形图进行测绘工作,为灌云县城的规划做出了贡献,1999年利用毕业实习之机,在东海县组织进行了21个乡镇、场及中心村约38 Km2的规划地形测量工作,为东海县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通过产学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工程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也造就了一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二、从测绘工程到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处理

——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次飞越

 

在连云港市成为国家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际,江苏省委、省政府在连云港创办了淮海工学院(前身为淮海大学)。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测绘工程专业不甘安于现状,开始寻求新的突破。1997年,教育部组织推广欧美国家培养高科技应用人才的能力本位教育培养模式,开展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试点。此时,我校选派了专家参加培训学习,并向全校教师报告了国外关于能力本位教育的模式和经验,这让大家很受启发。

此外,从北京大学进修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我,作为测绘工程教研室主任正在学校着手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研究。受国际能力本位工程教育改革的影响,我们申报了教育部首批产学结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地理信息数据釆集与处理专业,在1998年地理信息数据釆集与处理专业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CBE能力本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是老师说了算,而是要根据产业和岗位的需求来培养人才。于是,教师们走访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详细询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同时,还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我校交流与指导。在听取各面建议后,我们又将拟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发给用人单位,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意见再进行了反复修改和补充。应该说,人才培养方案其实是由企业制定的,培养出的人才自然而然会受到企业认可。不仅如此,在教学实践环节方面,用人单位还会亲自派人按实际需求来考核学生。

当我校第一批地理信息数据釆集与处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迅速被各用人单位一抢而空。随后,便在江苏省各用人单位形成了一种共识:“要学生就找淮海工学院”。只要专业做好了,大家都会主动帮着去宣传,这就是一个专业成功的案例。地理信息数据釆集与处理专业成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并在2004开始招收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学生,成为了我校测绘工程学院四大本科专业之一。由此,我校测绘工程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又成功的实现了一次飞越。

 

三、培养蓝色国土测绘地理信息特色人才

——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次跨越

 

200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江苏省要建设海洋强省的大背景下,急需一大批与之相适应的能在海洋信息基础设施、环境和规划管理部门、海事管理部门、海洋渔业生产与服务行业、海洋管理信息系统等领域从事与海洋信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与管理等工作的海洋信息技术高级应用性、复合型专门人才。于是,江苏省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其中就把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了淮海工学院,以期建立一所综合性的海洋大学。根据江苏省的统一部署,淮海工学院进行了战略调整,所有的办学资源都转向了海洋。此时,学校也拟将围绕海洋开设一些新的专业,测绘工程学院响应学校号召,也积极着手创建海洋信息技术类本科专业。

在开设海洋技术专业之前,我们测绘工程学院的领导在全国进行了调研,当时开办海洋技术专业的高校在全国范围内不超过10所,且人才培养的方向也不一致,有的以海洋生物为主,有的以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开发为主,专业跨度很大。但就是没有一个以海洋信息方向的海洋技术专业。此时,海洋信息化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且海洋各部门都在使用海洋信息技术,这就坚定了我校测绘工程学院开设海洋信息技术专业的决心。为了办好海洋信息技术专业,我们与海洋行业的各单位进行了交流,记录下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我们力求把海洋技术专业创建成为以海洋科学为基础,以3S技术作为支撑,再融入海洋调查、海域使用保护监测管理、海洋工程测量等应用课程的特色专业。这是根据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海洋信息技术的生存能力、拓展能力。

 2004年,我校海洋技术专业正式招生,成为全国第一个多学科渗透交叉融合的海洋信息技术高科技复合型岗位应用人才培养的国家级特色专业。建成后的海洋技术专业是将国际先进的CBE能力本位教育模式和CDIO创新人才教育模式与我国海洋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际相结合,在融入以“3S”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基础上,构建全新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域使用管理等课程体系。

 由于该专业是根据用人单位的岗位和能力需求去培养人才,当我校第一批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国家海洋局第一、二、三海洋研究所引进了部分学生。尽管这些海洋研究所对海洋技术专业还很新奇,但对我校测绘工程学院培养的学生非常认可。因为海洋技术这门学科是以海洋科学作为基础,并以海洋科学的几大核心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培养的学生海洋基础知识更扎实,对海洋的认识理解也更好。同时,在3S技术的支撑下,学生上手快,且实际操作水平也很高。另外,为了办好海洋技术专业,我校测绘工程学院与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南海所、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山大学等涉海院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此外,我校还建立了海洋动力过程信息技术实验室、海洋数值模拟实验室,为海洋动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硬件保证。目前,我校海洋技术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我校测绘工程学院在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又成功的实现了一次跨越。

在创办海洋技术专业尝到甜头后,我校测绘工程学院紧跟国家“十二五”规划,依据我校明确提出的“扎根淮海,面向黄海,服务沿海,辐射陇海”的“四海”发展战略,以及我校要打造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综合性大学的战略需求,我校测绘工程学院于2012年抽调和引进了具有创新和开拓精神的优秀教师组成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教学团队,创办了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本科专业。该专业主要面向油气开采、风力发电、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海洋数值模拟方向培养人才。建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后,淮海工学院已经拥有了教育部专业目录上所有的海洋类专业。因此,开办这些涉海专业也成为了淮海工学院打造综合性海洋大学的历史使命。目前,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也正在成为蓝色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人才的摇篮。

 

周立,淮海工学院测绘工程学院教授

 

(责编:刘晓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13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苏海洋大学校友总会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校友会联系人:孙老师,电话(传真):0518-85895030,EMAIL:xyh@jou.edu.cn    ICP备 20131103案信息